【广发宏观王丹】复苏程度的分布:中观行业图景扫描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王丹
bjwangdan@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2023年以来经济走出谷底,逐步修复。从修复斜率上来讲(用1-2月同比增速环比去年12月衡量),服务业生产指数强于工业增加值;地产投资>社零>出口>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显然,“分化式复苏”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宏观特征所对应的中观行业复苏程度的分布是什么样的?哪些行业强复苏,哪些行业中等程度复苏,哪些行业弱复苏?本文将就此做出探讨。
第二,从行业PMI视角,我们仍以2023年1-3月PMI均值相较于2022年11-12月均值回升幅度,来定量分析中观行业复苏程度。(1)大类别呈现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的分化,服务业以13.3个点的回升幅度远超制造和建筑业;(2)强复苏(>20pct)行业以“强社交距离类”服务业(航空、道路、餐饮、住宿)为主;(3)中等复苏(10-20 pct)行业以商务服务、房地产、地产竣工、建筑建材(非金属矿)、电气机械、石化产业链(石油炼焦、化纤橡塑)行业为主;(4)弱复苏(5-10pct)行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批发、水上运输)、信息服务、耐用和半耐用消费品(纺服、汽车)、机械设备(金属、通用、专用)、房屋建筑;(5)未复苏(<5pct)行业包括非耐用消费品(医药、农副食品)、计算机通信电子、有色、化工、土木工程。
第三,对上述划分来说,少数行业需要微调。疫情达峰过程导致医药景气在去年末、今年初跳升,不考虑这一点则医药行业PMI自2022年8月创下低点后处于修复通道中。另外一部分行业受春节假期和疫情达峰影响,景气低点出现在1月,且1月数据扰动较大。以2-3月PMI均值减去2022年11-12月均值重新计算,纺服、金属制品环比上行16.1和13.8个点,由弱复苏提升至中等复苏;土木工程、计算机通信电子、有色环比分别上行8.3、5.6和6.0个点,由未复苏提升至弱复苏。其中表征基建景气的土木工程景气度自2022年末60左右的高位水平进一步走强,使得从环比角度容易低估其景气扩张动能,实际上其景气度在2023年3月创下2012年3月以来新高。
第四,我们挖掘行业表现背后的产业链特征,进一步理解如下:(1)疫情达峰后,服务业细分行业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复苏,与社交距离限制相关性越强的行业复苏斜率越大。(2)地产销售作为一种线下交易行为,随着防疫措施和前期政策端放松的共振影响,同样实现了中等强度的复苏;由于销售向投资传递存在时间,以及二手房销售回升斜率更高,建筑业复苏强度呈现地产后周期>基建和地产施工的分化特征;(3)制造业内部,电气机械、建筑建材(非金属矿)、石化产业链(石油炼焦、化纤橡塑)、纺服、金属制品复苏斜率最快,分别对应了新兴产业强投资力度、建筑业底部复苏、原油价格下跌、居民出行等宏观因素的驱动。
第五,新兴产业是一个独立线索。如果从EPMI来观测,高端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产业属于中等强度复苏;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属于弱复苏。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表现均与消费电子领域的低迷有关。但从边际变化看,3月计算机通信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属于少有的环比上行的行业。我们理解这一则可能和“数字经济”战略开始影响地方投资布局有关;二则和企业加快芯片等领域的采购,维持安全的库存水位有关;三则和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投融资活跃有关。
第六,PMI是一种环比指标,我们可以再换下同比维度,从工业增加值指标观测。以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相较于2022年11-12月均增速差值作为标尺:(1)采掘、制造、公用事业三大类中,制造业较去年底增速加快,而采掘和公用事业低于去年底;(2)强复苏(>5pct)行业包括交运设备、烟草、开采辅助、燃气、机械设备修理;(3)中等复苏(2-5pct)行业以部分消费类(食品、服装、文教体娱)、与新产业相关的装备制造(电气机械、专用设备、仪器仪表)、非金属矿采选、石油炼焦和水供应为主;(4)弱复苏(0-2pct)行业包括煤炭和有色采选、纺织、印刷、橡塑、非金属矿制品、通用设备;(5)未复苏(<0pct)行业主要包括以耐用消费品为主的大部分消费制造行业、计算机通信电子为主的出口产业链、以及上游黑色有色开采冶炼等。
第七,简单比较工增和PMI两大坐标在结果上的差异:(1)采掘业没有PMI指标,根据工增来看未复苏,内部开采辅助强复苏、非金属矿采选中等复苏、煤炭和有色采选弱复苏,油气和黑色开采未复苏;(2)公用事业没有PMI指标,1-2月工增显示未复苏,燃气和水供应则分别实现强复苏和中等复苏,电力行业未复苏;(3)在制造业中,二者共同指向受益于新兴产业投资活动的装备制造(电气机械、交运设备、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通用和专用设备)、建筑建材产业链(非金属矿)、出行娱乐相关的消费品(纺服、文教体娱用品、印刷)、石化产业链(石油炼焦、化纤橡塑)实现不同程度的复苏;(4)二者发生背离的行业,一是医药行业,主要是疫情达峰期间的数据扰动导致;二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1-2月工增对应未复苏,但1-3月PMI对应弱复苏。其实差异主要在3月的积极边际变化,计算机通信电子PMI在3月环比上行3.7个点,是细分行业中唯一景气环比改善的行业,汽车PMI环比下降1.7个点,在细分行业中环比降幅最小。
第八,我们进一步考察从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其与工增指向接近,但由于营收可以拆解为工增和PPI,价格因素可能会带来一些差异:(1)从三大类别来看,采掘业工增未修复,但营收呈现修复趋势;制造业工增弱修复,但由于PPI偏弱,营收仍低于去年末增速水平,公共事业工增和营收均未修复;(2)煤炭、其他采矿、饮料茶酒、烟草、服装、皮革制鞋、文教体娱用品、医药、黑色冶炼、金属制品行业营收的修复程度强于工增,主要以下游消费品为主,对应生活资料PPI通胀、而整体PPI通缩;(3)有色采选、非金属矿采选、开采辅助、农副食品、食品、石油炼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运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行业营收的修复程度弱于工增,主要以中游装备制造为主,对应加工工业PPI同比弱于整体PPI。
第九,我们进一步总结一下:(1)整体来看,服务业强复苏、建筑业中等复苏、制造业弱复苏、采掘和公用事业未复苏;(2)采掘工业PPI同比显著高于整体,使得采掘业营收增速要好一些,而制造业相反,营收受价格因素拖累;(3)服务业中社交距离越强相关的行业复苏越强,航空、道路、住宿、餐饮强复苏,租赁及商务服务中等程度复苏,生产性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弱复苏;(4)房地产中等程度复苏。鉴于去年底房地产销售投资仍在低迷区间,今年初以来的中等程度复苏已属于明显的正预期差;(5)中游装备制造整体复苏最好,其中交运设备强复苏,电气机械中等复苏,机械设备(通用、专用、金属制品)和仪器仪表介于弱复苏和中等复苏之间、计算机通信电子1-2月大致属于弱复苏,但3月边际变化明显,下一阶段值得观察;(6)原材料和中间品行业复苏程度分化,石化产业链、非金属矿呈现接近中等程度复苏,有色、黑色弱复苏,化工未复苏;(7)消费品制造业中,纺服、文教体娱、烟草中等复苏;汽车、医药、食品弱复苏,家具等未复苏;同时由于生活资料PPI同比为正,多数消费品制造行业营收层面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修复;(8)由于价格对需求的滞后性,除消费品行业以外,绝大部分行业营收的修复均弱于PMI和工增的表现,这可能对应一季报的特征。随着PPI有望自4月前后触底回升、微观企业库存逐步消化,营收和利润修复斜率将逐步向PMI和工增靠拢。
正文
2023年以来经济走出谷底,逐步修复。从修复斜率上来讲(用1-2月同比增速环比去年12月衡量),服务业生产指数(+6.3pct)强于工业增加值(+1.1pct);地产投资(+6.5pct)>社零(+5.3pct)>出口(+3.2pct)>基建投资(+1.8pct)>制造业投资(+0.7pct)。显然,“分化式复苏”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宏观特征所对应的中观行业复苏程度的分布是什么样的?哪些行业强复苏,哪些行业中等程度复苏,哪些行业弱复苏?本文将就此做出探讨。
2022年10-12月制造业PMI分别为49.2、48.0、47.0;2023年1-3月分别为50.1、52.6、51.9。2022年12月制造业PMI创下2009年2月以来次低值(仅次于2020年2月);2023年制造业PMI创下2012年5月以来高点。
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4%,2022年12月同比增长1.3%;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5.5%,2022年12月同比-0.8%。
2023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3.5%,2022年12月同比-1.8%;地产投资累计同比-5.7%,2022年12月当月同比-12.2%;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8.1%,2022年12月当月同比7.4%;基建投资累计同比12.2%,2022年12月当月同比10.4%;出口累计同比-6.8%,2022年12月当月同比-10%。
从行业PMI视角,我们仍以2023年1-3月PMI均值相较于2022年11-12月均值回升幅度,来定量分析中观行业复苏程度。(1)大类别呈现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的分化,服务业以13.3个点的回升幅度远超制造和建筑业;(2)强复苏(>20pct)行业以“强社交距离类”服务业(航空、道路、餐饮、住宿)为主;(3)中等复苏(10-20 pct)行业以商务服务、房地产、地产竣工、建筑建材(非金属矿)、电气机械、石化产业链(石油炼焦、化纤橡塑)行业为主;(4)弱复苏(5-10pct)行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批发、水上运输)、信息服务、耐用和半耐用消费品(纺服、汽车)、机械设备(金属、通用、专用)、房屋建筑;(5)未复苏(<5pct)行业包括非耐用消费品(医药、农副食品)、计算机通信电子、有色、化工、土木工程。
以2023年1-3月行业PMI均值与2022年11-12月均值相减,计算PMI的修复程度。
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三大类别中,服务业PMI均值回升13.3个点,制造业和建筑业PMI均值水平分别回升4.0和5.8个点,呈现出服务业修复强于建筑业,建筑业修复强于制造业的分化特征。
强复苏(PMI均值回升幅度超过20个点)行业以交运和住宿餐饮为主,包括道路运输(32.9pct)、航空运输(21.7 pct)、住宿(39 pct)、餐饮(24.1 pct)。
中等复苏(PMI均值回升幅度介于10-20个点)的行业以商务服务、房地产、建筑安装、建筑建材、电气机械和石化产业链为主,包括租赁及商务服务(15.1 pct)、房地产(10.7 pct)、电气机械(10.5 pct)、非金属矿制品(13.3 pct)、化纤橡塑(10.7 pct)、石油炼焦(10.7 pct)、建筑安装(15 pct)。
弱复苏(PMI均值回升幅度介于5-10个点)的行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纺服、汽车、黑色及机械设备、房屋建筑为主,包括批发(5.5 pct)、水上运输(9.6 pct)、邮政(7.8 pct)、电信广播(9 pct)、互联网(7 pct)、生态环境保护(6.4 pct)、纺服(9.3 pct)、黑色(5.3 pct)、金属制品(7.4 pct)、汽车(7.5 pct)、通用设备(7.2 pct)、专用设备(5.0 pct)、房屋建筑(7.2 pct)。
复苏微弱或几乎未复苏(PMI均值回升幅度低于5个点)行业包括化工(3.9 pct)、计算机通信电子(2.1 pct)、农副食品(2.7 pct)、医药(0.6 pct)、有色冶炼(2.1 pct)、土木工程(0.5 pct)。
对上述划分来说,少数行业需要微调。疫情达峰过程导致医药景气在去年末、今年初跳升,不考虑这一点则医药行业PMI自2022年8月创下低点后处于修复通道中。另外一部分行业受春节假期和疫情达峰影响,景气低点出现在1月,且1月数据扰动较大。以2-3月PMI均值减去2022年11-12月均值重新计算,纺服、金属制品环比上行16.1和13.8个点,由弱复苏提升至中等复苏;土木工程、计算机通信电子、有色环比分别上行8.3、5.6和6.0个点,由未复苏提升至弱复苏。其中表征基建景气的土木工程景气度自2022年末60左右的高位水平进一步走强,使得从环比角度容易低估其景气扩张动能,实际上其景气度在2023年3月创下2012年3月以来新高。
医药行业:由于疫情达峰过程对相关产品需求的骤增,医药行业制造业PMI在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出现跳升,这两个月PMI均值达到73.8;但从趋势上来看,医药行业PMI自2022年8月低点后处于持续修复趋势中。
金属制品:2022年11-12月均值为43.4,2023年1月春节期间降至40以下,2023年2-3月均值57.2。
纺服:2022年11-12月均值为41.6,2023年1月春节期间降至40左右,2023年2-3月均值60.7。
土木工程建筑业:2022年11-12月均值为59.7,2023年1月春节期间降至45以下,2023年2-3月均值68,较2022年11-12月均回升了8.3个点。
有色冶炼:2022年11-12月均为48.7,2023年2-3月均为54.7,2023年2-3月均值水平较去年底回升了6个点。
计算机通信电子:2022年11-12月均值为47.7,2023年1月春节期间降至43以下,2023年2-3月均值53.3。
我们挖掘行业表现背后的产业链特征,进一步理解如下:(1)疫情达峰后,服务业细分行业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复苏,与社交距离限制相关性越强的行业复苏斜率越大。(2)地产销售作为一种线下交易行为,随着防疫措施和前期政策端放松的共振影响,同样实现了中等强度的复苏;由于销售向投资传递存在时间,以及二手房销售回升斜率更高,建筑业复苏强度呈现地产后周期>基建和地产施工的分化特征;(3)制造业内部,电气机械、建筑建材(非金属矿)、石化产业链(石油炼焦、化纤橡塑)、纺服、金属制品复苏斜率最快,分别对应了新兴产业强投资力度、建筑业底部复苏、原油价格下跌、居民出行等宏观因素的驱动。
服务业中,强复苏(航空、道路、住宿、餐饮),中等复苏(租赁及商务服务、房地产),弱复苏(批发、水上运输、邮政、电信广播、互联网、生态环境保护)。
制造业中,中等复苏(电气机械、非金属矿、石油炼焦、化纤橡塑、纺服、金属制品),弱复苏(黑色、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有色、医药、计算机通信电子),未复苏(化工、农副食品)。
建筑业中,中等复苏(建筑安装),弱复苏(土木工程、房屋建筑)。
新兴产业是一个独立线索。如果从EPMI来观测,高端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产业属于中等强度复苏;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属于弱复苏。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表现均与消费电子领域的低迷有关。但从边际变化看,3月计算机通信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属于少有的环比上行的行业。我们理解这一则可能和“数字经济”战略开始影响地方投资布局有关;二则和企业加快芯片等领域的采购,维持安全的库存水位有关;三则和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投融资活跃有关。
以2023年1-3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EPMI)均值与2022年11-12月均值相减,计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修复程度。中等复苏(EPMI均值回升幅度介于10-20个点)的行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14.9 pct)、节能环保(10.7 pct)。弱复苏(EPMI均值回升幅度介于5-10个点)的行业包括新材料(9.2 pct)、新能源汽车(5.6 pct)。复苏微弱或几乎未复苏(EPMI均值回升幅度低于5个点)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4.3 pct)、生物产业(3.5 pct)、新能源(2.8 pct)。
生物产业与制造业中医药制造行业类似,生物产业EPMI本轮低点出现在2022年9月,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明显跳升至60-80之间;2023年2-3月均值60.1,较去年9月低点回升了17.8个点。
同样考虑到部分行业景气低点出现在2023年1月,剔除1月后以2023年2-3月PMI均值减去2022年11-12月均值重新计算,新能源环比回升11.8个点,由未复苏进入中等强度复苏;新材料环比回升12.8个点,由弱复苏进入中等强度复苏;新一代信息技术环比回升6.8个点,由未复苏进入弱复苏。
PMI是一种环比指标,我们可以再换下同比维度,从工业增加值指标观测。以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相较于2022年11-12月均增速差值作为标尺:(1)采掘、制造、公用事业三大类中,制造业较去年底增速加快,而采掘和公用事业低于去年底;(2)强复苏(>5pct)行业包括交运设备、烟草、开采辅助、燃气、机械设备修理;(3)中等复苏(2-5pct)行业以部分消费类(食品、服装、文教体娱)、与新产业相关的装备制造(电气机械、专用设备、仪器仪表)、非金属矿采选、石油炼焦和水供应为主;(4)弱复苏(0-2pct)行业包括煤炭和有色采选、纺织、印刷、橡塑、非金属矿制品、通用设备;(5)未复苏(<0pct)行业主要包括以耐用消费品为主的大部分消费制造行业、计算机通信电子为主的出口产业链、以及上游黑色有色开采冶炼等。
2022年10-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分别为5%、2.2%、1.3%;2023年1-2月累计同比为2.4%。
以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与2022年11-12月当月同比均值相减,计算工业细分行业的修复程度。
2023年1-2月采掘、制造、公用事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7%、2.1%和2.4%,采掘和公用事业分别较2022年11-12月均增速下降0.7和0.4个点,制造业增速加快1.0个点;工业内部制造业修复强于公用事业和采掘业。
强复苏(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上行超过5个点)包括开采辅助(8.9pct)、烟草(8.1 pct)、交运设备(10.2 pct)、机械设备修理(7.1 pct)、燃气(5.2 pct)5个细分行业。
中等复苏(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上行介于2-5个点之间)行业包括非金属矿采选(2.4 pct)、农副食品(2.8 pct)、食品(4.8 pct)、服装(2.3 pct)、文教体娱用品(4.9 pct)、石油炼焦(4.8 pct)、专用设备(3.0 pct)、电气机械(2.3 pct)、仪器仪表(3.3 pct)、水的生产和供应(3.6 pct)。
弱复苏(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上行介于0-2个点之间)行业包括煤炭开采(0.4 pct)、有色采选(1.5 pct)、纺织(0.4 pct)、印刷(1.1 pct)、橡塑(1.9 pct)、非金属矿制品(0.8 pct)、通用设备(0.9 pct)。
未复苏(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较2022年11-12月下降)行业包括油气开采(-2.8 pct)、黑色采选(-16.1 pct)、其他采矿(-28.8 pct)、饮料茶酒(-1.7 pct)、皮革制鞋(-1.7 pct)、木材(-0.4 pct)、家具(-0.9 pct)、造纸(-0.5 pct)、化工(-3.1 pct)、医药(-0.8 pct)、化纤(-0.2 pct)、黑色冶炼(-0.2 pct)、有色冶炼(-1.2 pct)、金属制品(-0.1 pct)、汽车(-0.5 pct)、计算机通信电子(-2.6 pct)、其他制造业(-0.5 pct)、废弃资源利用(-11.4 pct)、电热供应(-1.5 pct)。
简单比较工增和PMI两大坐标在结果上的差异:(1)采掘业没有PMI指标,根据工增来看未复苏,内部开采辅助强复苏、非金属矿采选中等复苏、煤炭和有色采选弱复苏,油气和黑色开采未复苏;(2)公用事业没有PMI指标,1-2月工增显示未复苏,燃气和水供应则分别实现强复苏和中等复苏,电力行业未复苏;(3)在制造业中,二者共同指向受益于新兴产业投资活动的装备制造(电气机械、交运设备、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通用和专用设备)、建筑建材产业链(非金属矿)、出行娱乐相关的消费品(纺服、文教体娱用品、印刷)、石化产业链(石油炼焦、化纤橡塑)实现不同程度的复苏;(4)二者发生背离的行业,一是医药行业,主要是疫情达峰期间的数据扰动导致;二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1-2月工增对应未复苏,但1-3月PMI对应弱复苏。其实差异主要在3月的积极边际变化,计算机通信电子PMI在3月环比上行3.7个点,是细分行业中唯一景气环比改善的行业,汽车PMI环比下降1.7个点,在细分行业中环比降幅最小。
2022年7-12月医药行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分别为-10.3%、-13.1%、-7.5%、1.6%、-3.2%、-1.4%;2023年2月累计同比为-3.1%。
从历史数据来看,制造业PMI与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趋势上较为一致,但同比增速受基数影响,可能与制造业PMI出现背离现象,例如2021年1-2月工增同比39.5%的高增长,但1-2月制造业PMI分别为51.3和50.6,是低于2020年11月的52.1和12月的51.9。
我们进一步考察从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其与工增指向接近,但由于营收可以拆解为工增和PPI,价格因素可能会带来一些差异:(1)从三大类别来看,采掘业工增未修复,但营收呈现修复趋势;制造业工增弱修复,但由于PPI偏弱,营收仍低于去年末增速水平,公共事业工增和营收均未修复;(2)煤炭、其他采矿、饮料茶酒、烟草、服装、皮革制鞋、文教体娱用品、医药、黑色冶炼、金属制品行业营收的修复程度强于工增,主要以下游消费品为主,对应生活资料PPI通胀、而整体PPI通缩;(3)有色采选、非金属矿采选、开采辅助、农副食品、食品、石油炼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运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行业营收的修复程度弱于工增,主要以中游装备制造为主,对应加工工业PPI同比弱于整体PPI。
以2023年1-2月行业营收累计同比与2022年11-12月当月同比均值相减,定量测算工业细分行业的修复程度。
2023年1-2月采掘、制造、公用事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8%、-2.3%和6.7%,采掘较2022年11-12月均增速上升5.3个点,而制造和公用事业分别低于2022年11-12月均增速1.2和4.4个点。
强复苏(2023年1-2月营收累计同比上行超过5个点)包括煤炭开采(12 pct)、其他采矿(14.6 pct)、饮料茶酒(6.0 pct)、烟草(14.6 pct)、服装(10 pct)、文教体娱用品(7.6 pct)、机械设备修理(6.1 pct)。
中等复苏(2023年1-2月营收累计同比上行介于2-5个点之间)包括开采辅助(2.4 pct)、黑色冶炼(3.6 pct)、燃气(4.4 pct)、水的生产和供应(2.1 pct)。
弱复苏(2023年1-2月营收累计同比上行介于0-2个点之间)包括非金属矿采选(1.5 pct)、农副食品(1.6 pct)、食品(1.2 pct)、纺织(0.3 pct)、皮革制鞋(0.8 pct)、印刷(0.7 pct)、医药(0.3 pct)、橡塑(0.5 pct)、非金属矿制品(1.1 pct)、金属制品(0.8 pct)。
我们进一步总结一下:(1)整体来看,服务业强复苏、建筑业中等复苏、制造业弱复苏、采掘和公用事业未复苏;(2)采掘工业PPI同比显著高于整体,使得采掘业营收增速要好一些,而制造业相反,营收受价格因素拖累;(3)服务业中社交距离越强相关的行业复苏越强,航空、道路、住宿、餐饮强复苏,租赁及商务服务中等程度复苏,生产性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弱复苏;(4)房地产中等程度复苏。鉴于去年底房地产销售投资仍在低迷区间,今年初以来的中等程度复苏已属于明显的正预期差;(5)中游装备制造整体复苏最好,其中交运设备强复苏,电气机械中等复苏,机械设备(通用、专用、金属制品)和仪器仪表介于弱复苏和中等复苏之间、计算机通信电子1-2月大致属于弱复苏,但3月边际变化明显,下一阶段值得观察;(6)原材料和中间品行业复苏程度分化,石化产业链、非金属矿呈现接近中等程度复苏,有色、黑色弱复苏,化工未复苏;(7)消费品制造业中,纺服、文教体娱、烟草中等复苏;汽车、医药、食品弱复苏,家具等未复苏;同时由于生活资料PPI同比为正,多数消费品制造行业营收层面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修复;(8)由于价格对需求的滞后性,除消费品行业以外,绝大部分行业营收的修复均弱于PMI和工增的表现,这可能对应一季报的特征。随着PPI有望自4月前后触底回升、微观企业库存逐步消化,营收和利润修复斜率将逐步向PMI和工增靠拢。
2023年1-2月,PPI同比-1.1%,采掘工业PPI同比1.2%,原材料工业PPI同比-0.7%,加工工业PPI同比-2.5%,生活资料PPI同比1.3%。
核心假设风险:第二轮感染期影响经济修复节奏;规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动态调整,倒推营收当月增速或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经济“软数据”和“硬数据”对复苏程度刻画产生分歧。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对2023年的通胀数据来说只需确认两件事情【广发宏观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的出口【广发宏观郭磊】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理解【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均指向经济景气度高开【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广发宏观郭磊】1月通胀数据的中观细节【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以来的五大宏观定价线索【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PMI、BCI与同期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万得全A疫情以来复合增速仍低于名义GDP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出口下行和历史上几轮周期的区别【广发宏观郭磊】待确认的PPI底【广发宏观郭磊】制造业投资的三因素框架【广发宏观郭磊】12月PMI的四个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11月经济数据探底:背景和后续趋势【广发宏观郭磊】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政治局会议精神理解【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1月的出口
郭磊:对当前经济和资产的认识——在WIND秋季策略会上的分享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及市场预期兵器谱:一份手写的宏观学习框架
【广发宏观郭磊】年内通胀风险弱化是一个积极信息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增速放缓凸显需求缺口
【广发宏观郭磊】从四组数据看资产隐含的定价逻辑【广发宏观郭磊】8月经济低位企稳【广发宏观郭磊】7月经济放缓的原因【广发宏观郭磊】通胀斜率未超预期【广发宏观郭磊】回思本轮出口【广发宏观郭磊】政治局会议的七大关键词【广发宏观郭磊】PMI:大宗调整叠加疫情反弹导致去库加速【广发宏观郭磊】政治局会议的七大关键词【广发宏观郭磊】短期宏观逻辑有无变化【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二季度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偏强支撑疫情扰动下的基本面预期【广发宏观郭磊】增长的三个维度【广发宏观郭磊】关于通胀短期斜率的担忧缓和【广发宏观郭磊】港口秩序恢复带来出口反弹【广发宏观郭磊】PMI初步回升
【广发宏观郭磊】“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中期投资率的平衡
【广发宏观郭磊】从经济学逻辑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中长期影响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预算报告有哪些关键信息【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的空间【广发宏观吴棋滢】2021年最后一份财政数据解读与2022年漫谈【广发宏观吴棋滢】以项目申报视角观测基建投资
【广发宏观吴棋滢】11月财政支出进一步加速
【广发宏观吴棋滢】关于2022年专项债:国新办吹风会有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吴棋滢】奋楫,笃行:2022年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降幅继续扩大【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与短周期经济增长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广发宏观贺骁束】12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如何看印度小麦出口禁令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年初以来流动性环境的三个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资产定价重心已发生变化【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央行资产负债表外汇项的变化【广发宏观钟林楠】11月社融仍低包含三个因素影响【广发宏观钟林楠】重回旷野:2023年货币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降准的三点考量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2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超预期扩张【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
【广发宏观钟林楠】剩余流动性与资产表现【广发宏观钟林楠】新的利率传导机制及其影响【广发宏观钟林楠】8月社融的两点增量信息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重心从负债端转向资产端【广发宏观钟林楠】首套房贷利率调整进一步打开稳增长政策空间【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4月的低社融与高M2
【广发宏观郭磊、钟林楠】2021年宏观杠杆率解读与2022年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钟林楠】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历史复盘与当前位置
王丹篇
陈嘉荔篇
文永恒篇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